档案证实了一个人的全部经历。档案内容可以记录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奖励。如果文件意外丢失,必须重新处理。在职人员需要补办个人档案的,可以向其所在单位或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
对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不要以为拿到 offer就万事大吉!你们的三方问题、档案和证书处理好了吗?许多毕业生对这三个问题不太重视,最终导致三方协议出了问题,档案成了死档,不知道如何使用报到证,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当心你的档案变成“死档”!
形成“死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第一,超过择业期仍未落实工作,档案在打回原籍时丢失,造成“死档”,需要回校补办;
- 第二,档案长时间在自己手中造成“死文件”,应尽快向人才服务机构咨询。若在此期间开了档案,内部资料也要经过有关部门核实,如档案资料丢失,还要到原单位补证。
同时,由于对档案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不清,不少人在毕业离校或离校时就出现了“弃档”现象。
下列四种人最容易成为“弃档族”:
- 第一类,大学毕业生。根据有关规定,大学生毕业后,经个人申请,可在学校存放档案2年。所以有些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或者选择到非户籍所在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便把档案丢在了学校,而在以后的流动就业中又无暇顾及档案,这类人群在“弃档族”中占了很大比例。
- 第二类:自费留学和办理移民手续的人员。他们可能在国外待了很多年,但由于身份的变化和国外不同的人事政策,档案一直不能使用。
- 第三类,在非公经济组织工作的人员。因为有一些单位,没有保管档案的权限,而且他们自己一时也用不上,所以这些人就不去管档案了。
- 第四类,是跳槽和异地找工作。由于原单位仍有一些人事问题未解决,或因异地调动手续繁琐,他们最终选择放弃档案。
所以,对于档案不清楚的,可以先到生源地人才市场核实一下。
凡是到非公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就业,自费留学,从事自由职业或灵活就业,以及暂时失业的大学生,其毕业生档案应委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保管才可信。
因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件很少,所以很多人误以为文件不重要,导致档案文件丢失或者根本不知道档案在哪里,等到档案被需要的时候再去补救已经太迟了。
本站收集整理的原创文章。发布者:大老斧,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