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在工作和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是一个人主要经历的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重要证据,但许多文件没有及时处理,总是放在自己的手中,造成了死档,那么个人的文件存放在自己的手中,死档之后,又如何激活它呢?
第一点很清楚,档案不应该放在自己手里保管。许多同学会由于档案调动过程中,个人档案落到自己手中的情况时有发生。若档案由个人保管,则必须尽快将档案存放于相应的档案保管机构及部门。文件自行保管超过两年的,可直接转为死文件。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档案都很重要,影响着我们退休养老等问题,档案要存放到有关机构部门,不能放在自己手中,但由于对档案不重视,所以导致很多人档案放在自己手中,那么档案就可以自己办理退休手续了吗?
没问题。但是需要走一定的流程才行。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个人保管自己或他人的档案,档案交在自己手中是违法的。
档案在自己手里,办理退休主要分以下两种情况!
- 1、不超过35岁,及时激活人才储备
对存档中有问题的材料,应尽快与相关部门核实,看是否有材料丢失。拆档存入人才市场是很麻烦的,在办理过程中审查材料很严格,可能还需要各种证明;
- 2、已年满35岁,试着激活处理程序
尽管不太可能成功,但还是可以试一试。先向人才市场咨询说明情况,询问激活档案所需材料,若不能办理,则档案无用处。按实际缴纳的养老保险年限办理退休,只计算工龄和养老金。它会影响到正常的退休生活。
假如档案出了问题,建议尽早激活档案,尽量不要超过35岁,因为大多数人才市场都不太愿意接受超过这个年龄的档案,如果档案不能被激活,那么办理退休就会有些损失。
普通人也注意不了档案的保管,但是到了退休的时候才发现档案对于我们来说特别重要,档案的工龄确定对退休有一定的影响。
王姐身份证上记载的出生年月是1964年11月,本应于本月退休。不料去社保中心查询,却被社保人员发现自己的档案中只有出生年月是1970年11月!
王姐想了很久才想起来,年轻时,她为了满足年龄的限制,把自己的年龄改小了6岁。王姐问社保工作人员:“我的身份证年龄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档案上原来确实改小了,那我今年还能不能退休啊?”
社会保障工作人员摇头说:“这不可能,姐姐,你想按身份证上的实际年龄退休是不可能的,我们退休要按档案上记载的年龄办理。”
因为当时国家对此没有严格的规定,有些人为了入党入团或上学,把自己的实际年龄改大改小,造成退休时与身份证不一致,所以在退休前就本着不能重蹈覆辙的原则,凡个人档案年龄与身份证年龄不一致的,都应按档案年龄办理。
本站收集整理的原创文章。发布者:夏云,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