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是否可以个人保存,这个问题你不会不知道吧!

有很多同学在毕业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惑:档案为什么要由学校寄到单位或是寄回户籍地的人才中心,不能自己保存呢?今天小编就来为您解释一下,到底可不可以将档案放在个人的手中!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观念和道德风尚的证明,发挥证据、依据和参考作用。若不慎出现丢失的情况,会影响相关证书的申请,如个人等级、职称、考研等。所以说,若是个人保存档案,则个人身上就会背上档案丢失或资料不全的风险。

档案

根据我国《档案法》、《干部部档案工作条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毕业生的个人档案属于国家依法管理的公共信息,个人不得拦截、销毁。

根据人事档案管理规定:组织或其委托合格单位(一般为人才交流中心)的人事部门具体负责人事档案的转移和管理。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和管理人事档案。

例如,大学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一部分,它们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和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和未来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

同时,个人不允许管理、转移或访问个人文件。如果人事档案掌握在自己手中,组织和人事部门不会承认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特征。它是个人身份、学历和资格的证明。它与个人工作、社会劳动保障和组织密切相关。它具有法律效力,是记录个人轨迹的重要依据。

如果档案丢失,那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解决的过程也会非常麻烦。持证人需要回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原工作单位完成相关的支持材料,因为档案没有归档,这将影响入党及之后的相关事宜。这也影响了他自己的职称评定、考研、劳动保险、退休手续、留学等。

如果有考公务员的意向,档案一定要保管好。国家对毕业后未就业的大学生档案一般采取三种管理方式:

一是档案转移到原籍,由地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人才交流中心接收,个人管理。这种方法更适合那些已经准备好要去原籍工作的毕业生以及那些暂时不想工作的毕业生。其优点是在原籍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缺点是在两年内离开原籍就业时需要重新办理迁移手续。

档案

二是把档案留在学校。工作单位落实后,户籍和档案会被转移到工作单位所在地。若是申请了将档案留在学校的,2年未申请转出档案的,学校一般会将这种档案发回到户籍地,并不再提供开具报到证的服务,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想工作但一直没有遇上合适机会的毕业生。优点是学校安全性高,档案放在学下既不会产生费用也不会担心丢失。缺点是毕业生档案放在学校还是有时间限制。

本站收集整理的原创文章。发布者:喻洁,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28日 上午8:45
下一篇 2020年12月28日 上午9:51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