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时档案丢失该如何处理

档案管理百科 259

退休时档案丢失该如何处理

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档案科普达人
    档案科普达人
    档案有问题 ,立即点击下方的咨询按钮免费咨询。
    评论

    退休时应该先办理档案审批,然后再进行社保审批。对于在60、70、80年代参加工作的人们来说,工龄是根据档案记录来确定的。但很多人在办理退休手续时才发现自己的档案丢失了。档案丢失的原因可能是工作单位的合并、收购或破产等。无论什么原因,我们都需要及时补办档案。但问题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退休时档案丢失该如何处理。你知道吗?退休手续需要使用档案的原因是因为单位档案包含了招聘人员的姓名、员工名册、人事调动关系介绍信和报到证等资料,这些文件可以证明你在原单位工作过。根据《档案法》的规定,单位的档案必须保管30年以上后交由档案馆保管。当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0或55周岁时,社保会根据档案中的出生年份,结合个人参保类型、性别等信息,审核工龄年限和其他与退休金核算有关的要素(如职称、技术等级、劳模等)。因此,如果退休时无法进行评判,也就无法办理退休手续。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普遍于1992年建立,而机关事业单位直到2014年10月才建立,所以对于在60、70、80年代参加工作的人来说,他们的工龄是根据档案实际记载来审核的。另外,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人来说,2014年之前的工龄也是通过档案记录来审核的。退休所需材料包括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待遇资料及复印件、2至3张一寸照片、个人档案和养老金手册或关系接续卡。如果是单位职工办理退休,单位经办人员需要在退休审核后的5天内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账号报告给待遇科,然后20天后通过银行代发给退休人员。如果是个体参保人员办理退休,退休审核通过后的次月20日起可以凭缴费时开具的凭证直接领取养老金。有关退休档案丢失的处理方法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自己保管的档案丢失了,或者长时间拿在手里拆开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中小型私营企业建立并发展起来,成为许多人毕业后选择进入的单位。由于这些私营企业没有档案管理权限,很多档案长时间没有人管理,形成了死档。另外,有些档案在进入工作单位后,交由个人保管后长时间没有进行档案托管,也会造成档案丢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单位还是人才中心都不会接收这些档案。所以需要找有档案管理权限的政府部门或第三方机构来激活和托管档案。第二种情况是根据我国规定,档案必须由县级以上或与县级相当的组织人事部门来管理。所以当退休时发现档案丢失时,可以按照以下线索找到自己曾经就读过的大学或者工作过的单位,然后找到相应的部门来寻找自己的档案。此外,对于参军、下乡、从事特殊工种或因公致残的人来说,可以到当地的相关部门开具证明材料,这样在退休时可以根据退休政策来领取不同的退休金或补贴。

    2023年10月28日 上午1:24 0条评论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