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材料丢失,无法确定工龄,怎样往档案里补工龄

档案科普达人 944

档案材料丢失,无法确定工龄,怎样往档案里补工龄

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档案科普达人
    档案科普达人
    档案有问题 ,立即点击下方的咨询按钮免费咨询。
    评论

    在生活中,我们的档案与各种重要事情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如考研、考公、升职加薪、工龄计算和退休金领取等。工龄计算也与档案息息相关,如果档案丢失,无法确定工龄,那么如何补算工龄呢?当我们的档案丢失时,确定工龄需要办理工龄补算。一般情况下,补算工龄需要提供参加工作时的原始招工表,但这些表通常存放在职工个人档案中。因此,如果档案丢失了,我们只能通过其他可以证明工龄的证据来补算工龄,例如工作证、工资发放表等。如果档案中的材料丢失,无法正常办理退休手续,我们需要到工作单位办理档案的补办。在办理补办时,首先需向第一份工作的单位出具招工表遗失证明。然后,由现在的工作单位出具在职证明和劳动合同的原件和复印件。如果您还获得了职称,还可以提供职业资格证书或其复印件。最后,准备好这些材料,携带上述材料前往当地人社局或人才机构补办一份招工表。拿到补办的招工表后,请尽快查询是否有未缴纳费用的月份。如果有未缴纳的记录,请尽快补缴。如果档案中的其他材料丢失,我们也需要办理补办,因为档案的完整性对于维护档案的特征和实现档案的作用至关重要。个人档案主要分为学籍档案和人事档案,分别记录了我们在学校和工作单位的各种记录。无论是哪一份材料丢失,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哪些单位需要提供个人档案主要是为了认定视同缴费年限!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一般是指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国有企业人员是指在1996年以前(或1992年,根据当地养老保险实施年度确定)参加工作的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是指在2014年之前参加工作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离职人员也包括在内。这些人员需要档案的主要原因是,在计算养老金时需要统计视同缴费年限,以确认工龄和过渡性养老金。

    2023年10月18日 上午9:26 0条评论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