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是我国特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从学生时代开始,学校就为我们建立了学籍档案,并将成绩单、毕业登记表等资料持续地归入我们的个人档案中去。在校时,学校有专门的人员为我们管理档案,毕业后档案应该怎么处理呢?
一、学生档案有什么用?
以大学生档案为例,大学档案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①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
②成绩单;
③就业报到证白联;
④学年考评表;
⑤体检表;
⑥军训登记表;
⑦奖、惩材料等。
学生档案的主要作用是证明个人学历,其中毕业生登记表、报到证是大学生档案中的必备材料,如果缺失则不具备建档条件,就无法将学生档案正常托管到各类档案管理机构,比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人才中心、人才市场等。
二、毕业后学生档案应该怎么处理?
如果是应届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情况将档案从学校转出,并托管到合适的档案管理单位:
1、将档案转递到生源地政府人事部门
如果毕业生在毕业时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可以申请先将自己的学生档案转回到生源地,如果是找到工作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将档案转回生源地。
2、将档案留在学校
对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如果不想将档案转回生源地,可以将自己的档案放在学校保管,通常,学校都会为毕业生提供为期两年的档案免费保管服务,但两年后就需要将档案从学校转出了。
3、将档案转到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
这种情况几乎适合于所有的毕业生,将档案托管在人才中心的手续办理比较简便,后续想要将档案转递到其他地方也可以轻松办理。并且,这里可以依据档案开具相关证明,收录档案资料。
4、将档案转到工作单位
这种情况的前提是,毕业生就业单位具有档案管理资格。具有档案接收资格的单位有:国企、机关事业单位。
因此,毕业生需要弄清楚单位性质,再办理档案转递手续。以免发生档案被放到没有档案接收资格的单位,导致档案成为死档的情况。
以上就是举例说明的一些毕业生档案处理方式,各位同学应该谨记,你可以选择任何合乎规定的处理方式,但一定不要将档案放在自己手中,否则有可能会使自己的档案变成死档。
本站收集整理的原创文章。发布者:爱吃白菜的王静,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